“一五”至“二五”期间,东北重工业的比重占全国的70%,这让东北煤炭成为能源的主力军,工业的助燃剂。1949年,东三省原煤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一五”期间,东三省原煤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那时候,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东北作为最早开发和最早解放的地区,如同家中的长子一样,毫无疑义要承担并已经承担长子的责任。东北这个长子已对国家倾囊而出。 东北的一座座煤城对国家都是倾囊而出—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家庭,把城市比作孩子,那么东北的煤城就是满脸抹着煤灰为养活这个家而卖力苦干的最为老实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从没想过退路,直至体力透支而掏空了自己,最后,竟成为这个家庭最为沉重的负担。从抚顺西露天煤矿的剖面可以想见其产煤量之巨大。 摄影/陈韶华 去年2月,在写作我的长篇小说《挖井记》之间,我去了一次辽源市。如果不是旧地重游,我几乎忘记辽源也曾经是一座煤城,甚至忘记作为一个与辽源毗邻的居民,我也曾经依赖此地的原煤来烧饭和取暖。 汽车走的是102国道,一条清亮亮的溪水陪伴我一路。在我的记忆中,这条小溪是黑色的,那是让煤灰染的,现在煤少了,溪水就清亮了。高坡上,辽源城已经尽收眼底。辽源属吉东低山丘陵区,跨松花江和辽河两个流域,全境群山合抱,岗谷交错,地势成马鞍形。1902年清廷于此设治“西安县”,解放后50年代因位于东辽河源头而得市名,尽管如此,辽源在广袤的东北平原,仍然是一个较小的城市。 因煤设市和北煤南运 20年前我曾来过辽源,那时车行一路,你会看到一座一座的煤窑迎面而过,一座一座煤山堆在路旁,不管是公路和铁路,只要车在辽源停靠,肯定满载着乌金开走。自从1911年发现辽源产煤至今,辽源煤炭的开采已历近百年。就是这样一个在全国排不到前列的辽源煤矿,就是这样一座黑土地上的小城,新中国成立初期,煤炭产量竟占全国煤炭产量的二十九分之一,最高时曾达4%,并因煤而设市。在整个东北,包括内蒙古东部,类似辽源这样的中型以上煤矿,竟有数十家,因煤而设市的也不下十几家。 “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重点发展的重工业项目,东北占了58个,全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有60个,东北有20个。从那时起,东北就形成了一大批以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的城市群落。东北一度占有全国90%的重工业,“一五”至“二五”期间,重工业的比重仍占全国的70%。这让煤炭毫无疑问成为能源的主力军。东北不仅出产大量的优质煤炭,更兼运输便捷,北煤南运甚至成为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理解能源是工业的血液一说,那么就不难理解东北煤炭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