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者,不外利用水之“利”,同时防止水之“害”。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降水不均衡,因此,水利自古即受到高度重视,工程方面建树尤多。如秦代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再如沟通五大流域、联系大半个中国的古代交通大动脉京杭运河。它们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典范。在它们身上,可以看到古人是如何睿智地处理人水关系的。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清代诗人袁枚这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就是在兴安灵渠附近写就的。融于自然的灵渠的确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这是大小天平全景图。 都江堰的“无坝”和灵渠的“有坝” 因为造就了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是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项。但是,假如站在都江堰的高处,却只见青山、绿水、庙宇、索桥浑然一体、清幽可人,没有半分现代大型水利工程那样的宏伟景象。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看似简单,实则构思精巧。从创建至今,其已历经多次修复,但每一次修复都继承了这样的工程枢纽布置形式,足见这2000多年前的规划简直堪称“完美”。鱼嘴,史称都江鱼嘴,又称分水鱼嘴。它把岷江水分成了内江和外江两部分:外江是岷江主流,流向长江;内江水经宝瓶口进入成都平原。“深淘滩,低做堰”,飞沙堰的“低”是古人慎重观察、计算出来的。这样,多余的水可以从堰顶溢入外江,保证灌区的安全。宝瓶口前的一段内江凿成弯道,实现了“正面取水,侧面排沙”,既取得了足够的水量,又避免了渠道的淤积…… 图为现代的引泾灌溉工程渠首泾河水库,其海拔比秦代郑国渠渠首约高500米。 摄影/崔 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