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运河虽然短小却极尽精巧,她的开凿,打开了一个广袤的神秘世界,把秦代中国的版图扩大了将近一倍。她有一种柔媚的女性美,和北方长城的粗犷雄性交相辉映。本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回顾了她工程史上的重要人物和片断,并引领我们紧随这条曾经流淌着无数诗篇的运河,去追寻遥远的记忆。 大小天平是灵渠的核心。斜向南渠的叫小天平,长127.0米;斜向北渠的为大天平,长343.3米。大小天平截断海洋河水,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水库潭,解决了两大水系的高度差问题。铧嘴是大小天平的辅助设施,最早记录出现在唐朝。其前锐后钝,呈不等边的四边形,顶部形成尖角,可以起到平顺水流、分水导流、导航等作用。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这不是诗人的浪漫想象,而是当年郭沫若参观灵渠后发出的感叹。但不熟知历史的人很难对郭老的看法产生共鸣。 我第一次造访灵渠已是20年前的事情了。走马观花的人群中,我听到的关于灵渠用得最多的不屑之词是:“一条水渠而已!”灵渠确实太小了,迂回曲折不过36.5公里,在小比例尺的地图上,就像漓江与湘江之间一个小小的连字符:“-”。这个连字符的宽度甚至不足以标注“灵渠”这两个蝇头小字。那时年少的我也开始沉吟:这规模完全不对等的两项工程怎么能被学者相提并论?……这条毁誉参半的运河,从此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 很快,在图书馆里,我惊诧地发现:这两项工程是如此地“相近”——它们都称得上是始皇帝的“得意作品”,经历了几乎完全相同的时代,而且,从某种角度说,灵渠的丰功伟绩连长城都难以望其项背。它们的建造目的截然相反:长城的竖立是为了阻隔北方民族的南下掠夺、阻隔他们靠拢中原的脚步——显然这个目标并没有、也不可能实现。而灵渠在开凿之初,即是一柄拓疆的利剑,依靠它,始皇帝把自己的版图扩大了将近一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