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鱼米之乡珠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然而两千多年前,这里却是一片蛮荒,只有古代越人居住在丛林河汊间。南岭山脉以南,在秦汉时被称为“百越之地”,秦始皇吞并六国后,不久就挥师南征。这次南征,就是中原向岭南的第一批移民,从此,“岭南”纳入中华版图。 兵分五路,水陆并进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耗时十年,终结了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将自己升级为“始皇帝”。他踌躇满志地检视自己的疆域版图:东至茫茫大海,西至风沙弥漫的临洮,北至黄河、阴山、辽东,适宜农耕的沃土几乎已经全部纳入其中。 这时,嬴政又将目光转向帝国的南面。南岭之南,自古是越人的居所,他们与中原言语不通,“不服王化”。但这里,却出产中原没有的犀角、象牙、珠玑——青翠的南岭背后,似乎还潜藏着无限可能。于是,始皇帝一声令下,秦将屠睢率50万大军进兵岭南,对这块神秘的土地势在必得。 这50万人中,一部分是专为水乡作战而训练的“楼船之士”,更多的则是戴罪囚徒。大军兵分五路,其中两路兵锋直指今天的广西地区,另三路进击广东。为保障行军与后勤运输,秦军沿路征集民夫,与军队一起凿山开道,连水引江,最终开通了一条全新的“国道”,名为“新道”,并修建了运河“灵渠”。 进军蛮荒,“百越”难啃 当时的岭南绝不像今天这样富饶宜居,而是一片莽莽的丛林沼泽,毒虫猛兽、湿热瘴疠随时威胁着外来者的生命。秦军不擅长丛林作战,更不习惯炎热气候,因此病患众多,战斗力大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