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哀牢山上,哈尼族、彝族等红河南岸各少数民族是如何用手中的锄头和犁耙,将那莽莽大山开成浩瀚梯田的?这梯田对山民们意味着什么?对我们今天的人类社会意味着什么?我们有可能留住这最后的乡土田园吗? 元阳县老虎嘴梯田片区正在等待插秧的一片梯田,远看酷似“马形”。 距2010年西南百年不遇的大旱一周年之际,我站到了滇南哀牢山上。 浓浓的云雾渐渐升起、散开,一片片、一层层的梯田由山肩山脊绵延嵌入深深的河谷山麓,不同的线条、不同的面块闪现着变幻不拘的光泽,视觉神经马上牵动心灵的颤跳,所有信息都在凿击你:你面对的绝对是奇迹。 尽管已目睹这奇迹无数次,但每次都为这里各民族精心雕塑的梯田家园的浩瀚深邃、壮丽多彩所震慑,更为它们能够以其完善的生态系统,成功地抵御了大旱,有效消减了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感到欣慰。 在各地均出现严重旱情,甚至人畜饮水都极为困难的时候,哀牢山的一片片梯田依然碧波荡漾。它们依山形而流转,简洁精炼,既现实又超逸,洋溢着各种光感、色感、美感和魔力。蒸腾的云海,渺渺的山岚,婆娑的树影,更烘托出梯田的壮丽——再加上璀璨和斑斓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