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英国人米尔恩出版了现代地震学的开山之作:《地震和地球的其他运动》。在这本书里,他首次向西方世界介绍了中国天才科学家张衡早在公元132年的伟大发明:地动仪。不仅于此,他还着手复原猜想,并进一步改进,10年后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能记录地震的现代意义上的地震仪。张衡地动仪早已失传,仅存史籍中的只言片语。迄今为止,已有数十位地震学家对这项发明进行了复原……他们为何乐此不疲呢? 2009年10月16日,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华夏之光展厅,一群学生正在观摩冯锐课题组复原的1/2尺寸“张衡地动仪”。这个模型搁置在振动台上,可以在地震波传来时演示“一龙发机”,周围还展示了复原机理、剖面图,以及服部一三、米尔恩、原尊礼、王振铎等其他学者曾经的复原猜想。摄影/王宁 “我想,这一回我应该可以‘交作业’了!”2009年9月20日,中国科技馆新馆正式开张那天,中国地震局研究员冯锐站在他复原的张衡地动仪展品一旁,如释重负地告诉我。他的笑容给我孩子般的感觉,清澈明朗,又掺杂着点调皮、狡黠。 “交作业”之说,源于20多年前的一段往事。1982年,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期间,结识了美国科学院院士、地震学家博尔特教授。博尔特1978年编著的教材《地震浅说》一书曾留给学生50道思考题,其中第一题就是:张衡的地动仪可能采取了什么工作原理?他还和另一位地震学家麦克埃维利教授一起,饶有兴致地问过冯锐:“中国人是不是爱喝酒?” 冯锐当时很自豪地回答:“那当然啦,李白斗酒诗百篇嘛!” 他们哈哈大笑:“难怪你们的张衡地动仪像个酒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