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风景名胜网-旅游攻略-日韩邮轮游-自助游攻略-旅游景点推荐

旅游网-风景名胜网-旅游攻略-日韩邮轮游-自助游攻略-旅游景点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景观 > 名录 >

约塞米蒂 主题是“岩石”

http://www.newdu.com 2018-07-25 中国国家地理 2008年第09期 秦昭 参加讨论

    大自然的杰作—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又译“优胜美地”)的主题是岩石。铁灰或赭黄色的山岩,在几千平方公里的广袤空间中展现着千奇百怪的形态,在破晓黄昏、春夏秋冬的时间里变换着温暖或冷峻的色彩。围绕着它的是上百条玉链般的瀑布、几千个翡翠般的湖泊和罕见珍奇的树木。
    
    在上百公里长、几千米厚的巨型冰川千万年的作用下,约塞米蒂的山峦被一点点地重塑:冰川沉重的身躯从山峦顶部漫过去,山巅的岩石被剥落得浑圆。感谢冰川,令我们在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图为约塞米蒂公园内夕阳笼罩下的半穹丘。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内华达山脉的西麓,海拔高度600到4000米。两条主要河流麦斯德河(Mercedriver)和图鲁纳河(Tuolumne river)在深约千米的河谷中穿过公园,向西流入加利福尼亚中部谷地。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占地3100平方公里,它的四周被数个大型自然保护区所围绕。1984年,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以其瑰丽的自然地貌和宝贵的多样化植被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安瑟·亚当斯摄于1960年的经典之作《月夜下的半穹丘》。许多摄影爱好者去约塞米蒂拍片,一大乐趣就是重走亚当斯的足迹,体会他当年拍片的感受。 摄影/ Ansel Adams/ C
    
    19世纪,约塞米蒂的树木遭到了严重的砍伐,巨型的水杉却奇迹般地幸存下来,原因在于每当伐木者将它们砍倒,水杉本身的特质会使它们很快自树心向外裂开来,没办法长久保存或制成家具。图片摄于1900年,当时美国骑兵团的数百号士兵仪仗队似地丈量这棵“倒下的泰斗”(Fallen Monarch)。
    千万年水的手笔
    艾尔·开匹坦(ElCapitan)崖,全座山是一整块的花岗岩,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石之一,位于约塞米蒂山谷的北侧。它几乎垂直90度的崖壁高达1095米,心惊动魄地矗立在麦斯德河畔,无可置疑地成为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地标。半穹丘(Half Dome),位于约塞米蒂山谷的东部尽头。在巨石裸露的山峦之上,它高达1443米、刀劈斧砍般的半圆形奇岩极为醒目,是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最奇异的地质杰作。
    站在约塞米蒂山谷南侧的“冰川顶”(Glacier Point)俯瞰群山,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山岩此起彼伏,它们都是节理缺乏的整体岩石。它们的外层在空气与水的长期作用下剥落,又在冰川的磨蚀下塑形而成。而那些节理较密集的岩石则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不断分崩离析,形成了今日可见的石峰、石柱、石笋以及天生石拱桥。
    水蚀作用是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地形、地貌生成的另一主要因素。如果说固体的水—冰川赋予了这里地貌的最后形态,那么流动的水—河流则将这里切割出山峦和河谷。水与冰不仅造就了千奇百怪的巨崖和山石,也为自己开辟出无数的路径,这就是约塞米蒂中与奇石伴生的瀑布。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里有上百条常年飞泻的大小瀑布,在春末夏初冰雪消融之季和暴雨之后,这些银色的悬链更是无数。这里瀑布形成的原因多为支流的悬谷坠落。在几千万年前,内华达山脉快速抬升时,使某些走向的河流的梯度加大,流速加快,从而加大了对山谷的削切作用,这些山谷变得更深更宽,例如约塞米蒂河谷和图鲁纳河谷。而另一部分河流,走向与山脉平行,它们受地表抬升的影响较小,因此它们流经的山谷相对发育缓慢。在冰河期,巨大的冰川磨蚀作用继续加速主要河谷的发育,它们的深度与支流河谷的深度差加大,从而造成在主流与支流交汇的地方,支流的谷底高出主流谷底几十甚至上百米,成为高高在上的悬谷,河水从悬谷口跌落便形成了悬谷瀑布。
    
    与公园同名的约塞米蒂瀑布分为上、中、下三级,全程高度739米,是北美最高、世界第二高的瀑布。它位于约塞米蒂山谷的北侧,是公园里最大的悬谷多级瀑布。与约塞米蒂瀑布形成对照的是位于约塞米蒂山谷南侧、同艾尔·开匹坦崖遥遥相对的新娘面纱瀑布。它从高188米的悬谷口飞身而下,犹如一条洁白的面纱悬挂在铁青色的山崖之上。由于它四周的地形经常会生成较大的旋转风,这时水流会被吹偏,看上去就像面纱被掀起在空中飞舞。当地的印第安人给它起了一个更神秘的名字“Pohoho”,意为“风的精灵”。
    冰川的脚步从这片山峦中走过,除了为我们留下了壮美的山崖和飞瀑,还留下了湖泊和高山草甸。图鲁纳草甸位于海拔2621米的约塞米蒂高地上。几百万年前这里曾被覆盖在几千米厚的冰川之下,如今冰雪融化,留下了星星点点的冰川湖泊。湖畔绿草茵茵、鲜花盛开,为高山之巅添上了妩媚的风情。
    而位于约塞米蒂山谷谷底的约塞米蒂湖,实际上是流经这个谷底的麦斯德河在丰水季拓宽形成的季节湖泊。约塞米蒂山谷的谷底平缓,有大量的冰碛物和河水沉淀物遗留下来。春季时麦斯德河的水量很大,在谷底形成很宽的水面。现在夏季的河畔是野营爱好者理想的露营地,冬季则是滑雪爱好者的天堂。
    
    图为俯瞰约塞米蒂国家公园。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约塞米蒂法案”,这一法案第一次系统地规定了美国国家公园的框架。到今天,公园的设施和管理都相当完善。摄影/ Michael Freeman/C
    千年巨树的奇观
    除了奇特的自然地貌外,让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举世闻名的还有它的三处巨杉林(Giant Sequoia)。在这里,生长着200多株高大的加利福尼亚巨杉树。这些高达50到85米、树龄最长达3000年的树中巨人是地球上最高大、最古老的植物。
    很多人会记得一张1881年拍摄的照片,上面一株参天大树的躯干底部被挖出一个大洞,一辆四轮马车竟能顺顺当当地从树洞中驶过。这株大树就是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巨杉林中的一株。遗憾的是它在1969年轰然倒下、寿终正寝。尽管公园里还有其他同样大小的巨杉,但美国人再也不会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改造自然”而对它们“开膛破肚”了。
    巨杉在距今最近的小冰河期到来以前在地球上的分布较广,而今天它们已经是屈指可数,成为地球上珍贵的活化石了。这些巨杉树是美国的国宝,受到了国家级的保护。在约塞米蒂里,公园对巨杉林有严格的保护规定,不要说在树干上涂刻“到此一游”之类的文字了,即使落在地上的松果也不可随意捡拾。
    然而地球的臭氧层变化和温室效应也正对巨杉林造成伤害,使它们对病虫害侵袭的抵抗力下降。另外,巨杉的松果需要在被山火烧过的土壤中发芽。在欧洲移民到来之前,当地的印第安人采用的是轮耕的农业方法,他们有控制地在小范围内转移烧荒。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树林的病虫害,控制其密度,有利于森林生态环境的平衡,而且为巨杉种子的发芽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欧洲移民大量进入这个地区后,他们对自然发生的林火进行了严格的控制,长期的禁火反而破坏了大自然本来的平衡,结果使树木无限制生长,导致巨杉林阳光缺乏、水与养分不足、病虫害增加,它们的生长受到了威胁。目前人们已经意识到自然界的山火并不只是灾害,它也是大自然生态平衡链上的一环。因此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现在采取有控制放火烧山的措施,力求恢复森林的生态平衡。
    百年人类的公园
    据考证,早在4000到3500年前,约塞米蒂地区就已有印第安人居住。在19世纪中叶,欧洲人没有到来之前,一个名为“阿瓦那奇”的印第安部落是这里的主人。“阿瓦那奇”在土著语言里是“隘口”的意思,它形象地描绘出约塞米蒂一带的地貌特征。
    1848年加州发现金矿,由此而形成的淘金热吸引了大批东部移民越过内华达山脉到达西部,很短时间内,约塞米蒂遍布大小金矿。约塞米蒂又是怎样被世人从淘金乐园最终被视作“优胜美地”的呢?1855年,第一位明确以旅游为目的的游客詹姆斯·哈金(James Hutchings)来到这里。他的游记后来在美国的许多报纸杂志上发表,让这块土地上鲜为人知的美丽景色第一次进入到人们的视线,那些壮丽风光激发了当时许多摄影师的创作热忱。其中有两位深深陶醉其中,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轰动效应,而且作为自然风光的经典作品流传至今。
    当时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的学生、摄影爱好者亚瑟·克拉伦斯(Arthur Clarence Pillsburg)一到约塞米蒂便被它的景色深深吸引。他干脆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搬了过来,他在1895到1897年间拍摄了大量约塞米蒂的人物和风光照。前者记录了当时许多与这个国家公园的建立有密切关系的人物,成为后来宝贵的历史资料。而后者则被他独出心裁地制成明信片大量寄给友人。这也是明信片这种现代通信方式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出现,导致1898年美国国会正式批准明信片在邮政通信上使用。所以说约塞米蒂为明信片的诞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一位摄影大师安瑟·亚当斯(AnselAdams)的摄影生涯也与约塞米蒂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从14岁时用父亲给的一架照相机第一次在约塞米蒂拍摄下风光照,到以82岁的高龄辞世,他无数次流连于这片令他心驰神往的摄影天堂,拍摄了大量的黑白风光摄影作品,其中许多堪为经典之作。亚当斯在遗嘱中把自己在约塞米蒂的全部摄影作品赠予这个国家公园,今天,游客们仍然可以在公园里买到从这位大师的原始底片印制的风景图片。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是继黄石国家公园之后第二个国家公园。从其旅游价值的发现到正式成为美国国家公园,它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漫长道路。这和许多有识之士和大自然爱好者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约翰·穆尔(John Muir)。
    
    大岩壁攀登高手Peter Croft在攀登半穹丘时中途休息。大岩壁攀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许多攀岩爱好者在认识了大岩壁的具体概念后都放弃了这个梦想,而高手级别的玩家在接触以后能继续实践的也只不过50%而已。
    1868年穆尔第一次来到约塞米蒂,林肯总统4年前签署了“将约塞米蒂交为公众使用,作为度假休闲之地”的法令。穆尔被这里的景色所陶醉,从此将自己的毕生献给了这片土地。他不但热情撰文描绘它的壮丽山河,而且对这里的地质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他第一次推翻了当时地质学权威的“地堑论”,将约塞米蒂山谷成因归类于冰川作用。
    在旅游和考察中,穆尔发现了人类的涉足对约塞米蒂带来的负面影响,他开始四处奔走,向每一个能起关键作用的人士呼吁对约塞米蒂实行有效保护。为此,他参与组建了后来美国著名的自然保护组织“山峦俱乐部”,并担任第一任主席。
    1903年,穆尔在约塞米蒂公园接待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他陪同总统在公园度过了3天的时间,并借此机会力谏总统让联邦政府接管约塞米蒂公园的管理,并将其正式定为国家公园。在公园的“冰川顶”上,穆尔和罗斯福总统围着篝火彻夜长谈,夜间宿营在空气清新的山顶。第二天黎明时分,天空中撒下纷纷扬扬的雪花。这次约塞米蒂之旅为罗斯福总统留下了极为难忘的印象。
    1906年,加州政府正式将约塞米蒂公园转交给美国联邦政府管理,同时罗斯福总统正式签署了建立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法令。10年后,美国国家公园系统成立,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正式并入其中。
    如今,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美国游人最多的国家公园之一,每年接待350万游客。这其中,80%的游客集中在长11公里、宽不到两公里的约塞米蒂山谷,因为这里集中了公园的精华,令人流连忘返。然而它的面积仅占这个公园总面积的百分之一,那剩下的99%的广阔土地上,无数奇峰怪石和美瀑碧流,仍然是人迹罕至。
    数十载的攀岩圣地
    
    攀岩者在半穹丘的缝隙中行进 摄影/Galen Rowell/C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除了它的鬼斧神工般的壮丽景色外,还是各种户外活动的乐园,其中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攀岩圣地。这是因为这里的山崖林立,高大光滑的花岗岩石壁比比皆是。几十年来,约塞米蒂已经被开发出上千条攀岩线路,它们的难度等级从单一绳阶的初学级到三十多个绳阶的极高难度,可以说从几岁的儿童初学者到世界顶级攀岩高手都有一显身手的地方。每年要有一千多人来这里攀岩。约塞米蒂又是公认的大岩壁攀岩这一极限运动的发源地,连世界著名户外品牌“The North Face”的品牌标志也源自约塞米蒂的半穹丘。
    “大岩壁”攀岩对中国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还十分陌生,但在欧美已经有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它是指一种攀岩方式——攀登高度超过400米的岩壁,往往需要一天以上才能完成的攀岩。约塞米蒂的石崖是让那些身体强健的欧美年轻人挑战自我、使精神和身体体验前所未有感受的地方。他们身背几十斤重的装备和全程所需的干粮与饮水,在高达几百上千米的光秃秃的垂直岩壁上用手指、脚趾抠住石缝,像壁虎一样一步步地寻找可落脚之处,一寸寸向上攀援,其艰险可想而知。更让人钦佩的是这样的攀援往往竟要连续三四天甚至一个星期。累了,靠在岩壁上喘口气;夜晚,在仅容一两个人的岩缝里过夜,或者干脆将自己的睡袋悬吊在崖壁上睡眠。在筋疲力尽地攀上崖顶后还要再从原路返回崖底。这一切无疑是对攀援者的体力、意志、耐力和技术的极限考验,这让大多数攀岩者望而却步。
    
    多次赢得世界级攀岩比赛冠军的女运动员Lisa Rands正在奋力攀登
    
    攀岩高手兼户外摄影师Jimmy Chin(红衣者)和中国两位攀岩运动员谢卫成和王志明在挑战半穹丘的路上。半穹丘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攀岩地之一,除了攀登大岩壁本身的艰难挑战,半穹丘属于花岗岩质地,岩壁坚硬而光滑,需要运动员有很好的柔韧性、平衡感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正因如此,约塞米蒂成了世界攀岩高手云集之处,如果有幸在攀岩的最佳季节里,来到难度最大的艾尔·开匹坦崖下的营地中,你会看见不畏艰险、跃跃欲试的青年男女们有时竟然需要排上一两天的队才有上崖一试身手的机会。仰望着这些勇士的壮举,真叫人惊叹不已。
    随着攀岩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先进攀岩设备的使用,大岩壁攀岩的纪录也在不断刷新。50年前,第一位攀登艾尔·开匹坦崖的攀岩者用了47天完成了约900米的全程高度。而在2008年7月,来自美国和日本的两名攀岩高手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只用了2小时43分钟就攀完全程。
    
    攀岩者在半穹丘悬崖上睡觉(上 摄影/ Galen Rowell/C)。
    
    攀岩者用岩绳穿越约塞米蒂公园里“遗失的箭”(Lost Arrow) (摄影/ Kennan Ward/C )。大岩壁攀登之艰险,说是一场生死搏斗并不为过。在进行攀登时,运动员身上挂满器械,手中拖曳着多天多人份的水、食物和过夜保暖衣物,运动员在攀爬的每一步都要确定自己坠落时不会是个自由落体,而且必须在天黑前攀登到可以勉强容身过夜的岩壁边(岩壁边的宽度经常不超过30厘米),吃、喝、拉、撒、睡全在岩壁。
    位于约塞米蒂山谷东端的半穹丘是大岩壁攀岩的另一著名地点,与艾尔·开匹坦崖一样,半穹丘上也有数条攀岩线路,有一天来回的大岩壁攀岩初始级,也有四五天攀程的高难度专业级。2008年5月,中国攀岩界知名高手谢卫成和王志明有机会来到了约塞米蒂,在雷雨交加的不利天气条件下,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完成了半穹丘的“蛇堰”攀岩线路。他们在约塞米蒂这个攀岩圣地既初试了身手,又体验了它的无穷魅力。
    
    长11公里、宽不到两公里的约塞米蒂山谷集中了公园的精华,图为山谷中艾尔·开匹坦崖和隔谷相望的新娘面纱瀑布。无论是摄影发烧友、美术爱好者,还是作家、诗人,哪怕是普通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乐趣,而专业户外行者活动的范围往往超出约塞米蒂山谷,涉足更荒野的公园领域。
    “挑战”是约塞米蒂攀岩者的座右铭。但是,与其说他们挑战的对象是大自然的山岩,不如说他们是在挑战自我。是大自然用了千万年的时间为人类提供了一展身手的环境和场所,让他们在挑战人类极限的同时也享受了自然界无以伦比的壮丽景色。一位攀岩者在攀上艾尔·开匹坦崖后这样说:“当我置好最后一个岩钉,挣扎着攀越过崖沿站在顶峰时,我不清楚到底是谁征服了谁。是筋疲力竭的我征服了脚下的山岩,还是巍然不动的山岩征服了站在它肩头的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中国景观
外国景观
游记攻略
图集
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