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江南风俗中,诞生于浙北古镇王江泾的网船会三百余年长盛不衰。在重要节日来临时,大运河沿岸的船民们便荡舟集结,在莲泗荡中举行水上庙会。网船会是江南地区原生态的民俗,是运河文化活的样本。但是,它的未来命运充满了不确定性。 碧波浩渺,四荡连湖 莲泗荡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北郊,西临京杭古运河浙江入口,是一个方圆3.2公里的湖泊。莲泗荡原名“连四荡”,意为“四个湖泊连接在一起”。史料记载:“(王江泾)镇东南五六里,南西约十里,南北约二里,巨浸联属,俗因号连三连四荡。”清末至民国,湖畔网船会盛况空前,莲泗荡名声显赫。今日,不少船民一改往日脚踏、手摇的丝网船,改乘机动帆船赴会。 多年前的清明节前夕,我开车行驶在通往浙北王江泾镇的一条乡村公路上。当时正赶上江南春季来到,此前褐黑色的大地上突然挤出了一大片绿色,酣睡了一个冬天的花、鸟、鱼、虫渐渐苏醒了。跟苏醒的万物一样,周边居住的成千上万名渔民突然活跃起来:一路上我们看到,来自苏、浙、沪、皖四省市的数千艘渔船,载着满舱的猪头、全鸡、鲤鱼、水果、糕点。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但目的地只有一个,那就是划向嘉兴市王江泾镇深处的刘王庙,去膜拜一个叫刘承忠的人。 这是20世纪末的一天,我在浙江嘉兴莲泗荡看到的各地船民去王江泾镇民主村刘王庙赶庙会的情景。倘若时间回到清代中晚期,那些驾船的人神情一定更加虔诚、穿着也更加讲究,他们多半会打着旗号、抬着祭品、唱着歌谣,在清明前后或中秋节前不约而同地汇聚在莲泗荡北岸。短短几日内,成千上万艘渔船一字排开,将六千亩的湖面挤得只剩一条单行水道。庙前的空地上,船民们竖起旗杆、扯开旗幡、摆好祭品,然后陆续登岸。这熙熙攘攘的场面,便是江南民间传承已久的水上庙会——网船会了。 刘王庙里供奉的人叫刘承忠,是江南百姓心目中的神明,也是网船会的主角。除了祭拜刘王,百姓们还自娱自乐地组织各种民间艺术活动。因此,这不仅是祭祀活动,更是一场盛大狂欢。清末嘉兴地方史料《闻川志稿》记录了庙会的盛况:“届期江浙渔船咸集荡中,数以万计,演剧献牲至二三月之交,船之集尤多,谓之网船会。” 网船会讲述的,是一汪水与一个神水乳交融的传说 苏浙沪网船会参会渔民分布图 嘉兴府(局部)水系图 据明万历二十四年《秀水县志》之《本县地理总图》重绘 四方船民,共聚浙北 苏南、浙北一带多用一种艏艉不足尺宽的柳叶舟,须夫妻协同作业,脚蹬手桨并用,被水乡渔民称为“丝网船”。清人顾禄《桐桥倚棹录》称:“每出操小舟,以丝结网,截流而渔,俗称‘丝网船’。”船民和渔民们多乘坐这种网船到刘王庙赶庙会,这种活动因而被叫做“网船会”。莲泗荡地处苏、浙、沪、皖四省市交界地带,便利的水上交通条件,吸引着四面八方的船民前往湖北岸的刘王庙参加“网船会”活动。下图来自明万历《秀水县志》,反映了 明代嘉兴府北部地区的水系状况(绘图/刘震宇)。 千百年来,被太湖水域滋养的渔民摇着舴艋船,以丝结网,在莲泗荡中撒网捕鱼。在莲泗荡这样的浅水湖中,他们常常使用一种艏艉不足尺宽的柳叶舟,须夫妻协同作业,脚蹬手桨并用。这种柳叶舟在江南地区应用广泛,又被水乡人称为“网船”,那“水里来,荡里去”的渔人则被称为“网船上人”。因刘王崇拜而兴盛的“网船会”即得名于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