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地势险要的太行山,如同一道天然的长城,雄踞于华北平原和山西黄土高原之间,而其间的“太行八陉”,更是从北往南、由西入东的交通要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往今来,发生在太行山的战争不绝于史。60年前,八路军依托太行山,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游击战争,60年后,军事科学院的刘统先生踏上寻访太行八陉之路,考察了这座天然屏障的古今价值。 巨大的石柱高耸入云,陡峭的崖壁如刀削斧砍。壮观、巍峨,绵延不绝。太行山的峰、柱、崖、谷,或嶙峋,或蜿蜒,或层叠,气象万千。正像北方的山,豪放壮阔。图为太行山南麓辉县市的关山。关山是一座数亿年前山崩地裂形成的地质遗迹奇观。摄影师摄下了阳光中的关山,那辉煌不凡的气度,正可谓是太行山“天下之脊”的象征。摄影/王树洲 曾经一直很想去太行山看看。这对有志于了解军事地理与历史的人来说,那是一个最好的考察对象。千百年来,发生在太行山上的战争屡屡不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就是60年前的抗日战争。当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与日军拼杀时,八路军则依托太行山,展开了有声有色的游击战争。巍巍太行山有着怎样的伟力,令古往今来的兵家如此青睐?6月底,我与摄影师终于成行,奔太行山而去。 太行八陉都是战道 列车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奔驰,眼前疾闪而过的是一片片已收割的麦田和座座农舍,而此时我的脑海里频频出现的却是地图上看到的如锋脊一样的太行山。太行山始于河南济源,止于北京,加上余脉,长达千里。如此一个平均海拔达千余米连绵不断地雄踞于华北平原和山西黄土高原之间的山脉,自然如一道天然的地理屏障,阻隔或者说是围护着东西两地。所以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称它为“天下之脊”,谁控制了太行山,谁就可以得天下。 飞狐之口杜太行 位于河北蔚县的飞狐陉,是把守从内蒙古高原进入华北平原腹地的一条要道。由飞狐口逾太行山,即可迂回至幽、蓟的西南侧。北京作为都城时,由这里入侵造成的威胁极其严峻。飞狐陉长约40里,处处是如被刀斧劈割出来的峰岭。峡谷两旁,奇峰怪崖。古道崎岖蜿蜒。战时是兵家争战之地,而今是处处胜景。摄影/舒志钢 “天下之脊”的称誉准确又形象。站在华北平原这边看太行,但见广袤的平地上陡然立起万丈崖壁,飞鸟也难越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太行山成为古今战争的焦点所在:塞北的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突厥、蒙古,需要先进入山西北部,然后穿越太行山进入华北平原;意欲统一中国的帝王,也必须先据太行而争天下。然而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出入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面对着屏障似的山脉,如何能过?自然是神奇的,在地壳板块间巨大力量的互相推顶挤压下,太行山脉产生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出现了形势险要的八条峡谷通道,即《述征记》上所记载的著名的“太行八陉”: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它们有的长数十里,有的达百余里,但都崎岖难行。于是古代兵家也往往选择在这种险要之处建立关隘。没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本事,是难以逾越太行的。 离开北京前,我曾特意去了趟八达岭长城。登上八达岭,雄伟的军都山和西山景色,尽收眼底。军都山属于燕山山脉,西山属于太行山脉。一个由东北而来,一个从西北而下,两山一尾一首在南口附近交会。居庸关前40里长的关沟,是其分界,而那就是军都陉。山谷南起昌平境内的南口,北到西拨子,是塞外进入华北平原最重要的通道。它山高、谷深、道险、林密、路隘,居庸关就建在军都陉的中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