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我国在长江中游实施退田还湖政策以来,6年过去了,从“与水争地”到“为水让路”,人与水的关系和谐了么?为此,本文作者和摄影师一路走访了湖南青山垸、西畔山洲、澧南垸以及湖北的天鹅洲和簰洲湾等地区,他们发现,即使故土难离,即使失去田地后的生活艰辛,但是“给河流留出空间”、“给湖泊留出空间”、“给洪水留出空间”的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这实际上是对“人定胜天”这一认识的否定,人与自然理应和谐共处。 湖南西畔山洲的一个清晨,一名农妇准备捕鱼拿到早市上去卖。这里实行退田还湖后,当地的百姓在湖里利用网箱养鱼。 2004年9月的一个周末,湖南青山垸捕捞村的唐代钦像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虽然已经入秋,但是南方的天气依然有些炎热,他换了件短袖衬衫准备出门。晴朗的天气让唐代钦心情愉快,今天他要接待一批从省城来的客人,开自家的游船带他们去洞庭湖游玩,每小时100元的租船费是唐家目前主要的经济来源。 唐家世代生活在西洞庭湖南岸,这里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稻米,水田轮作制度是以双季稻、绿肥为主的三熟制。唐代钦原本不是开游船的,和捕捞村很多村民一样,以种田养鱼为生。如今他带领一批批游客观赏的青山湖里曾居住着青山垸5700多名百姓。 “垸”为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所特有,就是在湖泊内和河道中的沼泽地上筑堤圈地,造田耕种,形成一个居民点。青山垸就是1975年开始从洞庭湖里围垦而成的,面积约11平方公里,当年围成矮堤8.3公里,高1.5米左右,后经历年加高加固,到1998年海拔高达37米。 这里的农业生产面积约600公顷,包括鱼池、水田和蔬菜地,每年用于抗洪抢险和堤防加固的资金约150万元,1996年和1998年两次溃堤。1998年之后,青山垸的村民全部迁到了垸外的安全地带,一次性转变为城镇居民,其原来的耕地和住宅地均退为湖面或湿地。1999年这里被规划为西洞庭湖区的目平湖自然保护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