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永无救赎地留在柏拉图的洞穴里(注释),老习惯未改,依然在并非真实本身而仅是真实的影像中陶醉。” 这是美国女作家苏珊-桑塔格《论摄影》一书中开篇的第一句话,我觉得很精彩。她的意思是说,照片不是真实本身,而是对真实的解释—就像投射在壁上的影子,但人们依然为此沉醉。“把思想当作现实”,沉浸在理念的映像中自喜,难道是人类的天性? 这几天来,读了几篇关于中国三条大河——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寻源和量长的文章后,我困惑了。这些文章的作者都是亲历者,他们参加了寻找大河源头的探险,其中有职业探险家—黄效文(香港中国探险学会);有科学家—刘少创、张帆;有作家—陈维达、税晓洁,还有政府机构—长江委员会、黄河委员会、青海省测绘局。这些扎进雪山冰川、历经种种艰苦的人把他们找到的源头标在了地图上,一条河因此有了诸多的源头,如长江有5个源头;黄河也有5个源头;澜沧江的源头有十几种说法。源头直接关联到河流的长度,比如长江的长度就有众多的数据:5500公里、7701公里、5800公里、6275公里、6300公里、6407公里长江到底有多长?黄河呢?它们的源头究竟是哪一个?我迷茫了。 直到有一天,苏珊·桑塔格的话忽然在我耳边响起:人类永无救赎地留在柏拉图的洞穴里,老习惯未改我忽然顿悟了:大河的寻源和量长无非是人类的“老习惯未改”,把“思想当作现实”的又一幕戏剧在上演。 其实河流是没有什么源头的,源头是人自己构造出来的概念,这个概念应该源于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基本概念:点。寻找河源的人们坚持要找到这样的点,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沿着一条线形的河流上溯、再上溯,理应存在一个出发的“点”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