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唯有黄河兼有母亲河与“害河”之称。黄河水患几乎充斥了整个中国历史,因此有人说,中国人的苦难大多是黄河造成的。孰不知,黄河泛滥的同时,也在造就着华北大平原。黄河在造地,这在人多地少的中国是何等宝贵的事情!土地养育了人类,人类创造了文明。河洛大地上的中华文明史就烙印在黄河摆动的轨迹上。 逶迤黄河把她最精华的内容留给了中原。土地得以在中原大地上逐渐积累壮大,依赖的就是黄河。中华文明的萌芽就生长在今河南境内黄河曾经泛滥的地方。土地与文明的形成有赖于黄河不羁的流淌,民生也有赖于黄河泥沙所建筑的温床。然而,黄河的随性摆动和它巨量泥沙,却给两岸越来越多的人口带来了困扰。河南人对黄河的感情十分复杂:她既是母亲河,又是头顶上方的一盆水。 摄影/郑泰森 黄河中华文明的宿命之河 黄河,在大地的背景上流过;从大地的背景上流过的黄河啊,会使我想起儿时对母亲的追问:我从哪里来?当这样的追问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而不再启齿时,面对黄河的追思与遐想却无穷无尽;为什么你是如此的浑浊、压抑、狂放而沉重?你的初始流出呢?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唯有黄河兼有母亲河与“害河”之称,母亲河怎么会是害河?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古人眼中黄河奔流入海是天经地义的。其实,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干流所经过的地方,在150万年前还只有零星分布的几个湖泊。在距今50万年至10万年之间,黄河河道才基本贯通,而距今10万年至1万年间,由于古渤海的形成,黄河才得以从天津奔流到海。所以说,黄河冲出今小浪底水库上游的八里胡同峡是一次伟大的地质事件,从此,中国北部孕育华夏文明的温床才渐渐形成。摄影/殷鹤仙 我一次又一次走近黄河,我走近黄河时会有一种走近本原的冲动与感激,想起混沌初开天地玄黄的岁月,那是蛰伏太久、浓缩太久而江河的流动也已经开始的岁月,咆哮的、有时决溢有时改道也有时平静的黄河,给出了浑厚、粗砺、生动的田野图像:一个古老民族的辉煌而史书无载的历史时刻,是由江河引领波涛推动的,黄河、黄土、黄皮肤,黄河水刻画黄土高原的同时,这千沟万壑又爬上了我们先祖的额头,延展出村落、家园、彩陶、彩玉、各种纹饰、甲骨文、古城、古国……留下了一处又一处灵光四射的废墟,废墟中堆砌着沉默无言却又见证着华夏民族近万年的文化层。那是真正的大文化啊,倾听着黄河的涛声,退隐于山谷、丘陵、黄土之下,在暗无天日中沉思默想…… 江、河、淮、济古称四渎,《汉书 沟洫志》谓:“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河者,黄河也。清朝王念孙考证说:“西汉以前,无谓河为黄河者”,“史表无‘黄’字”。《汉书》成于东汉,黄河一词从此绵延至今。《左传 襄公八年》称:“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这是说黄河在周朝和周之前便是泥沙汹涌的洪流了。 河南濮阳龙迄今仍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最早证物。黄河流域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按传统朝代计算,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长达3300多年。摄影/仝江 黄河,在大地的背景上流过;从大地的背景上流过的黄河啊,昂首弓背、腾挪跳跃,九曲十八弯,但其终极方向总是向东、向东,这是黄河的使命使然吗?这一伟大的使命又是谁给出的呢?黄河之源在青海巴颜喀拉山,黄河的初始流出是山谷中的涌泉,它告诉我们:所有的源头都是平静的,初始流出总是细小的。书上还说,黄河发育在秦岭和阴山两个东西走向的构造带中间,在中生代尾声,因为地质构造运动和长期外营力的作用,这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一连串盆地。显然青藏高原的一次又一次抬升,对上述的运动、地质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到新生代第四纪中期,陕甘宁盆地已经有了大量黄土堆积,继而抬升成黄土高原。有崛起就有褶皱,褶皱的洼地、低地和盆地在流水侵蚀之后逐渐连通,伸长溯源,切过我国地势上以不同地质构造为骨架的三大阶梯,自西向东,由高及低,形成大河,注入大海。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是为黄河上游,黄土高原为其中游,华北平原则成为黄河下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