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辽阔的南太平洋上,散落着分属25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0个岛屿,从飞机上俯瞰这些岛屿,就像繁星点缀夜空,也像珍珠遗落人间,神秘得让人充满遐想。作者有幸在2002-2007年间,跟随世界卫生组织出访那里,先后访问了瓦努阿图、斐济、图瓦卢和所罗门群岛等南太平洋岛国,这些令人向往的岛屿国家在作者面前逐一掀开了面纱。 南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群岛由118个岛屿组成,图为波拉波拉岛(Bora Bora岛)。著名的塔希提岛(又译大溪地)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是法属波利尼西亚国际机场和首府所在地。1761年,英国航海家瓦利斯登上了塔希提岛,以后,这些岛屿以其迷人的风光和异国情调吸引了许多西方游客,最为人熟悉的是,这里是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高更的生活与精神家园。 摄影/ Sylvain Grandadam 南太平洋的岛屿可以纳入3个海区,包括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现在每个海区里都有多个以岛屿或者群岛为主体的地区实体。南太平洋诸岛就其地貌特征而言,可以分为陆地型和海洋型的高岛以及侵蚀火山型和环礁型的低岛两个大的类型。 南太平洋岛国的祖先从何处而来 尽管南太平洋的25000个岛屿散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各30°范围内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大洋面上,其陆地总面积只有1261456平方公里,与我国西藏自治区的大小相仿。其中,新几内亚、新西兰和夏威夷3个岛屿,就占了其陆地面积总数的93%,其余诸岛的总面积仅有89339平方公里,比我国的浙江省还要小1万多平方公里。可想而知,这里的绝大多数岛屿犹如沧海一粟,不仅在通常的旅游活动中难以达到,就是在地图上也很难把它们逐一寻觅出来。 按法国探险家Dumont d’Urville1831年提出的意见,这些岛屿可以纳入3个海区。其中,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的名字来自希腊语mikros 和nesos,意为小岛屿,通常分为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关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帕劳、基里巴斯和瑙鲁等7个地区实体,战前受德国和日本,战后受美国的影响深刻;美拉尼西亚(Melanesia)源自希腊语melas和nesos,意为黑色岛屿,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新喀里多尼亚和斐济等国,其人种肤色黑,主要岛屿相对较大,多是下沉大陆的残余,区内差异显著;波利尼西亚(Polynesia)由希腊语poly和nesos演化而来,为许多岛屿之意,拥有法属波利尼西亚、皮特凯恩群岛、库克群岛、纽埃、美属萨摩亚、萨摩亚、托克劳、瓦利斯和富图纳、图瓦卢等国,均分布在以新西兰到复活节岛为底边、夏威夷为顶点的这个三角形海域里,这里的人种高大,肤色褐黄,说着由同一母语演化出的相近语言。 图瓦卢的一对孪生姐妹。南太平洋岛国居民的祖先究竟从何而来、如何而来的问题,除了文章中提到的“快车”模式,德国人类学家Mark Stoneking提出了“慢船”模式,指出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是南岛语族人,他们从东南亚(不都从台湾) 移民出来,沿着新几内亚海岸不断向东移动,随着移动人口的逐渐增加,与当地居民通婚、混血也在慢慢进行,最终到达了波利尼西亚。摄影/ Ashley Cooper/ C 在波涛汹涌、浩瀚无垠的大洋之中,这些海岛上最初的居民从何而来、何时而来、如何而来以及如何相互交往?事实上,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有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但至今仍然争论不休、众说纷纭。 尽管大家的看法尚未取得一致,但“快车(Express trains)模式”获得了颇多认同。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考古学家Peter Bellwood为代表,他提出最初落脚远大洋洲(Remote Oceania)的航海者,是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其考古学证据是作为“拉皮塔(Lapita)”文化遗存的陶器、黑曜岩、贝壳装饰品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踪迹,认为它们是6000年前首次在中国华南和台湾出现的农耕文化的衍生物。在语言学方面,他利用了夏威夷大学语言学家Robert Blust的发现,即南岛语族所属的1200种语言,可以归纳为10个亚组。其中,9个亚组为台湾土著民族所使用,而且所有马来亚-波利尼西亚(Malayo-Polinesian)语言都从相同的源头,即台湾或台湾附近的大洋洲原始南岛语言(Proto-Austronesian)而来。据此,Bellwood演绎出“在公元前2000年到前1000年之间,有一次从台湾和菲律宾开始的重大移民潮”。遗传学家对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东南亚妇女DNA状况的研究结果,似乎也支持“快车模式”的看法。他们发现大约90%到95%的波利尼西亚人有一个在东南亚人(包括台湾人)身上存在的遗传缺陷,而在美拉尼西亚人身上却很少见到。在跟踪研究台湾9个基本配对的遗传缺陷时,得到的结果与Bellwood的看法也一致,即移民以台湾为源头,通过有限融合的方式快速地向南太平洋扩展。 (责任编辑:admin) |